3月10日,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5年春季调研工作"安排,由中纺联张莉副会长带队,联合品牌办、服装协会、家纺协会、服装设计师协会、丝绸协会、毛纺协会、印染协会、企管协会、检测中心、社会责任办及《纺织服装周刊》十一个单位(部门),组成17人调研小组来到家纺品牌之都-江苏南通,分别对南通海门、通州地区进行调研并开展深入座谈,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晓红陪同考察。
海门座谈会现场
在调研叠石桥家纺产业的过程中,叠石桥市场管委会主任江永军介绍到,海门市政府对家纺产业的整体定位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撑产业、主导产业,以及"万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富民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近年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生产基地加销售市场有机结合、互动发展。二是自主品牌与区域品牌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三是价格指数、流行趋势的发布成为引领行业走势的风向标、晴雨表。四是日臻完善、功能健全的公共服务为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市场做精做优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五是坚持国内国际内贸外贸两大市场相互结合、优势互补。
2014年,海门市整个产业集群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6亿元,同比增长18.6%。叠石桥市场成交额553亿元,与此同时,2014全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3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1件,新增注册商标120件,其中江苏省著名商标3件,南通市知名商标6件。
在调研通州家纺产业的过程中,通州区副区长刘洪对调研组介绍了当地家纺产业的有关情况,他表示,通州一直以来都是南通家纺产业的核心区。现代家纺产业被定为通州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通州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家纺协会授予中国家纺名城殊荣,川姜镇被评为中国家纺名镇、先锋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色织名镇。现代家纺是通州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通州的优势特色产业,现已成为通州产业链最完善、最具竞争力的特色板块,通州家纺产业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目前,通州家纺成为全国18个床上用品集群中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版权保护最好的产业集群。
参观叠石桥家纺市场
据介绍,通州纺织服装企业有3000多家,规模企业364家,其中,家纺产业占90%以上,年生产销售600多亿元。2014年通州纺织服装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65亿元,增长7.4%,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区25.2%。实现出口中11.75亿美元,增长5%,出口额占全区40%。上缴增值税4.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32.1%。2014年通州还成功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家纺研发设计产业化基地。
在听取调研情况后,张莉副会长表示,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得益于当地政府多年来对家纺产业的整体规划与定位,2014年海门、通州两地的产业经济运行总体仍然处于平稳态势。在国内纺织行业进入"新常态"时期的背景下,企业普遍更加重视品牌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能够稳定增长,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也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在生产环节:企业的用工、劳动力等成本上涨压力较大;在市场销售环节:企业产品销售业绩增速放缓,尤其是内销市场增速明显回落。在渠道及品牌建设方面:家纺企业的品牌意识增强,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及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利润仍需提升。
通州座谈会现场
此外,调研地区和企业对2015年的预判较为积极,多数企业表示当地产业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认为2015年行业将处在"新常态"时期,于此同时,在压力犹存的同时,也有部分企业表示出了品牌建设的信心将更加坚定。
在此次调研中,海门、通州两地的家纺企业在建设自主品牌的过程中还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企业多年来对国内外家纺市场的了解与判断看,家纺品牌建设的出现的新特点主要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增速放缓的持续影响而产生,在中国经济步入的"新常态"时期,家纺品牌的培育与建设的信心不降反增,部分企业家面对宏观需求持续低迷的现状,积极修炼内功。调研中发现:自动吊挂线等新技术的引进、企业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政府积极营造良性经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思考新的品牌模式,整合资源打造跨行业品牌培育平台等等创新举措以及在"新常态"下对产品及用户需求的精细化管理,都为未来南通家纺平稳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家纺百事通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纺百事通,转载使用时务必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纺百事通)"的作品,均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家纺百事通尊重各行业网站及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家纺百事通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tousu@jfbst.com(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