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青岛、张家港、上海等地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的市场转让价格约2000元/吨左右,虽然保税、在途2013/14年度美棉、西非棉、印度棉、中亚棉基本处于滞销状态,但配额的转让价格却“居高不下”,一方面是5-6月份下发的4-5月份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纺企大多按合同及时清关、消费外棉,配额除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数量外,大部分都已使用,这也是滑准关税进口配额从1300-1400元/吨涨至2000元/吨价格的原因;另一方面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表态,9月份新棉上市前抛储政策不会做任何调整,相对于17250元/吨的抛储竞拍底价,港口无论2013年度美棉、中亚棉还是印度棉S-6在价格、一致性还是单次供货量都无法同国储棉竞争。目前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地的用棉企业、中间商仍继续看跌ICE、外棉现货,认为ICE主力跌至70美分/磅,2014/15年度美棉EMOTSM级、印度棉S-6CIF报价介于82-85美分/磅范围、75-78美分/磅才是采购时机。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棉花主要买家短期观望,暂缓采购或推迟采购外棉的情况加剧,某国际棉商表示,虽然自5月中旬以来大量开始预售2014/15年度美棉、印度棉和西非棉(船期集中在11-12月份),但中国纺企、贸易商几乎没有多少兴趣询价、订购,除某大型国际棉商美棉、印度棉或有少量成交外,大部分2014/15年度进口棉销售“静悄悄”。
专家观点:从基本面来看,资源供应充足,国内棉价持续弱势将继续对进口棉价格构成压力。国内棉花现货暂不具备走强的动力,原因在于巨量库存的存在及需求的相对疲弱,进口外棉需要抓住合适的采购时机,时刻关注国内棉花政策的调整,降低形成库存的风险。另外,前期进口印度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影响用棉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导致部分纺织企业的产品销售不畅形成库存。为此,建议众纺企进口印度棉时,一方面在签订供货合同时将条款、数据指标进行细化和明确,一方面加强对到货棉花的验收,最大程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