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中国“十三五”纺织发展论坛暨吉林化纤建成投产50周年产业链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建勇做“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报告时指出,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科技进步面临纤维材料高性能、多元化、生态化水平有待提高等9大瓶颈。
一、纤维材料高性能、多元化、生态化水平有待提升。

主要表现在:高性能纤维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和装备尚需突破,对位芳纶进口依存度超过95%,碳纤维进口依存度超过80%;新型功能纤维尚待拓展和提升,功能化、差别化产品占比偏低,通用纤维高仿真品种及效果有待拓展和提升;化学纤维对化石资源依赖性大,化纤行业对石油依赖度高达65%,新型生物质纤维研究尚在跟踪;技术集成度低,装备相对落后;天然纤维发展受限,每年进口原棉超过400万吨,受可耕地红线制约,单纯依靠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发展天然纤维的模式难以为继。
二、先进纺织加工技术能力亟待形成。

纺纱、织造、非织造的高效、低耗、连续、自动化水平亟待提升;复合、高支、时尚、舒适、高品质等走向价值链高端的技术能力亟待形成;据调查显示,目前相关企业主要生产技术的52%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创新,自主创新仅占18%,纺织加工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尚需提升。
三、生态染整技术尚需新的突破。

目前我国染整加工行业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较大,我国年印染加工机织物600多亿米、针织物1200多万吨,标煤消耗3000万吨,废水排放30亿吨,CODcr排放28万吨。高风险有毒有害纺织化学品仍在使用,目前已确定的70种环境激素中与纺织印染助剂有关的有26种。
四、功能服装及服装智能设计和制作技术有待发展。
目前我国功能服装设计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服装创意设计和开发处于模仿跟踪状态;服装设计和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有待提升,目前国内近2000条服装吊挂流水线中国产仅占约5%左右。
五、产业用纺织品技术水平亟须提升。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制品总量中占22%,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占比;新型纺织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寻求突破;高端生物医用纺织品年进口60亿美元;专用纤维原料、装备、制品及应用领域尚未形成有效对接。
六、纺织装备设计制造亟须走向高端。

纺织装备制造技术有待提升,装备设计制造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水平不高;90%以上的高端纺织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七、产业信息化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现象,生产数据与工艺优化关联缺失;企业信息化的协同与集成应用水平偏低,管控一体化应用程度不高;物联网应用于纺织行业的关键技术尚待开发。
八、全生命周期低碳绿色纺织亟待形成。
再生循环技术亟待发展,每年废弃的纤维制品达2600万吨,化纤再生循环处于起步阶段。碳足迹标签认证有待建立:碳足迹和碳标签认证尚未开展,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获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认证。
九、协同创新能力弱、投入不足、人才缺乏。
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行业整体的技术协作和集成;行业整体年度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1%,且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其硬件设施的引进、更新等;高效人才的培养与行业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各类人才是阻碍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来源:互联网)
家纺百事通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纺百事通,转载使用时务必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纺百事通)"的作品,均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家纺百事通尊重各行业网站及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家纺百事通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tousu@jfbst.com(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