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中,就有1人为失眠所苦,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半夜醒来不易再入睡等,影响白天生活。尤其,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睡不好,变成慢性失眠,“睡觉”就是沉重的负担。
长期失眠绝对有害身心健康。从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到忧郁症、焦虑症、记忆力变差、注意力不能集中……一箩筐毛病随之而来。小编为你揭开睡眠与健康的4大迷思,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方式,才能提高睡眠质量,远离失眠。

迷思1:每天要睡8小时
睡眠时数长短,因人而异。睡得够不够,白天精神好不好,是很重要的指标。
迷思2:晚上11点前要睡觉
事实上,睡眠医学强调每天规律作息,而不是一个客观的时间。尤其,每天固定时间起床,比固定时间上床更重要。
专家建议:起床时间是调生理时钟的重点。失眠者可强迫自己接触清晨的阳光,夏秋季节约7点前、冬春季节约8点前。这时的阳光有充足的蓝色光谱,有助于调整错乱的生理时钟。
迷思3:酒可助眠
恰恰相反。黄汤下肚虽然让人很快有睡意,但睡到半夜,酒精在体内代谢完,反而让人异常清醒,并且会感到头痛、恶心,更难再入睡。喝酒加上安眠药,会加重安眠药的副作用,抑制呼吸,有窒息而死的危险。
迷思4:晚上运动可帮助睡眠
规律运动是增加深睡的有效方法。运动时间离就寝太近,会让人的核心体温升高,反而更难入睡。
专家建议:入睡前1到2小时,要避免有氧运动,可改做轻度的伸展或瑜伽。